本田车系列名称大全表

日期:2023-06-06 15:52:57 栏目:价格 阅读:
本田汽车公司是日本的一家汽车制造商,成立于1948年。本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汽车、摩托车、发电机等产品。以下是本田汽车车系列名称大全表。

1. Accord(雅阁)
2. Civic(思域)
3. Fit(飞度)
4. CR-V(CR-V)
5. Odyssey(奥德赛)
6. HR-V(缤智)
7. Pilot(飞行家)
8. Legend(传奇)
9. City(城市)
10. Jazz(爵士)
11. Insight(洞察)
12. Clarity(智行)
13. NSX(NSX)
14. S2000(S2000)
15. Prelude(飚度)

以上是本田汽车车系列名称大全表。本田汽车拥有多款经典车型,如雅阁、思域、飞度等,这些车型在市场上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本田汽车还在不断推出新的车型,如缤智、洞察、智行等,这些车型都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环保的出行体验。

精彩回答 (1)

爱车 2023-06-25 03:11:15
本田传奇:以人为本,共创未来。
本田公司的经营方式十分灵活。在美国设立的本田分公司,1991年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已超过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名列第三。
本田的雅阁和思域汽车历年来被用户评为质量最佳和最受欢迎的汽车。在欧洲,本田在英国也建立了分公司。本田公司汽车产量已高达约300万辆。
本田于1948年以生产自行车助力发动机起步,2012年Honda已经发展成为从小型通用发动机、踏板摩托车乃至跑车等各领域都拥有独创技术,并不断研发、生产新产品的企业。
从创业之初,Honda一直本着“让世界各地顾客满意”的理念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
2012年除日本之外,Honda在全世界29个国家拥有120个以上的生产基地,产品涵盖摩托车、汽车和通用产品,每年惠顾的客户达1700万以上。与此同时,Honda还积极地履行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义务,积极探索环保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本田技术研究所是日本乃至世界汽车业的佼佼者,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在日本,本田是技术和活力的代名词,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非常向往的就业目标。本田还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


本田公司在80年代成立了商标设计研究组,从来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件设计图稿中,确定了的三弦音箱式商标,也就是带框的“H”,图案中的H是“本田”英文Honda的第一个字母。这个标志体现出技术创新,职工和经营坚实的特点,同时还有紧张感和轻松感。
本田宗一郎于1946年创建本田技研工业公司(即本田汽车公司),并用自己的姓氏作为公司的名称和商标。
“H”是“本田”汽车和“本田”摩托车的图形商标,是“本田”日文拼音“HONDA”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本田摩托车商标中的字母“HM”是“HONDAMOTOR”的缩写,在这两个字母上有鹰的翅膀,象征着“飞跃的本田的技术和本田公司前途无量”。
“人和车,车和环境的协调一致”是本田公司的发展方向;动感、豪华、流畅是本田公司的一贯风格;设计动力澎湃、低耗油、低公害的发动机是本田公司的技术目标。“H”商标,这个世界著名商标,是本田公司立业之本,是本田公司成功之魂。
1960年,“H”商标首次在S500跑车上使用,“H”商标伴随本田赛车,在1965年墨西哥举办的世界F1汽车大赛上一举夺冠,并在第二年的F2汽车大赛上取得胜利;更令本田辉煌的是在1967年在意大利大奖赛取得了F1冠军。
1969年,本田公司为突出鹰的形象,使用了纵长的“H”商标。1980年,为了体现本田公司的年轻、技术先进和设计新颖的特点,决定使用形似三弦音箱的“H”商标,该商标把技术创新、团结向上、经营有力、紧张感和轻松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田汽车公司(HondaMotor)是汽车行业的彼得·潘(PeterPan)──一家拒绝长大的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以及少数几家保持独立的主要汽车制造商,本田一向喜欢我行我素。本田坚决维护其创始人所倡导的独立行事、快速行动的企业文化,大胆地在全球战略、产品概念以及可持续使用的资源等方面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当习惯性思维促使汽车制造商们纷纷朝一个方向奔去时,本田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便转而向另一个方向进发。
自1948年作为一家摩托车制造商诞生,本田的这一策略一直很奏效。本田在日本占有15%的市场份额,超过日产(Nissan),仅次于丰田(Toyota)。在几乎占据了本田营业利润三分之二的北美市场,本田已经建立了第五家汽车装配厂,并且正在对"叁大"汽车制造商最后的堡垒──轻型卡车市场发起进攻。它在新型燃料方面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其它汽车制造商正在就行驶里程和排放──主宰21世纪汽车工业的两大问题──大伤脑筋时,本田在这两个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


本田成立于1948年9月,本田汽车公司全称为“本田技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研究所主要生产纺织机械。当时,战争刚刚结束,各种物品十分匮乏,许多家庭不得不到黑市甚至农村购买高价粮食。由于交通不够发达,频繁流动的人口使汽车、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均超员运行,而日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又使骑自行车收粮十分费力。
本田宗一郎看到这一情况后,马上想到了陆军在战争期间留下的许多无线电通讯机。于是,他以低价购到一批通讯机,拆下其上的小汽油机,并用水壶做油箱,改制成一架小汽油机后安装到自行车上,做成一种新型的“机器脚踏车”。由于产品适销对路,立即就成了抢手货。
为了给全世界的顾客提供喜悦,本田在1963年开始发展汽车业务,向新的领域发起挑战。
通过提供各种商品提供“喜悦”
作为世界发动机的先驱公司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人类的生活。
从制造自行车辅助发动机开始起步的HONDA,不仅在汽车、摩托车这种现代化交通工具领域,而且在通用产品这个涉及各种产业和娱乐业的领域里,不断地开拓着事业。
所有这些商品都是以发动机为动力的,无论在技术力量上还是在生产规模上HONDA都已经成长为领先世界的企业。
创业以来,作为制造业的企业,始终珍惜渗透在商品和商品成长过程中的思想。而且尊重创造,非常重视创造植根于社会需求的商品概念。
支撑事业活动的基础,不是别的,恰是向人们提供喜悦的理念。作为领导世界观的发动机制造厂家,通过经常开发领先时代的商品,不断创造新的喜悦。
HONDA伴随人、社会、地球一道不断进化
从公司创业的50年前开始发展,HONDA总是怀着“向世界用户提供喜悦”的企业理念,竭尽全力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商品,HONDA一方面从事着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制造,一方面HONDA一直把地球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以及有利于社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事视为重要课题。
向这些重要的课题挑战正是创造新的未来的道路,HONDA发挥特有的挑战精神,开始种种努力。朝着下一个50年,通过提供最适合人和地球并且具有HONDA特色的商品和服务,提供“喜悦”,我们HONDA将继续不断进化发展。
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当地化
本田根据“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生产”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现代化体制,通过各地区人们之手开发、生产、销售适应各地区顾客需求的产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建有92处生产基地,在海内外建有的13家研究开发机构)。
作为推进当地化的国际企业,不单单意味着入乡随俗地融入当地的风土、文化,而且还意识着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共同拥有同一个“理想”和“观念”,共享所有的经营资源,同时开展各项活动。
安全
为了实现舒适而愉快的移动社会,本着“尊重人的精神”的基本理念,HONDA把安全作为产品制造的最大主题。依靠HONDA独特的“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和“保护乘客的安全技术”,率先把HONDA独创的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技术采纳到销往市场的汽车之中。同时,在两轮摩托车方面,还把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内的新制动系统的装备范围扩大到轻便踏板摩托车上。作为始终如一追求安全的先锋,HONDA积极从事着商品的研究开发。
HONDA以“传递安全”为口号,从1970年起开展了安全驾驶普及活动,根据在日本国内积累的经验,在世界各地设置了22个交通教育中心,开设摩托车安全驾驶讲习班,并进行当地交通巡警队的驾驶训练等。并以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为中心,在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着结合当地情况的安全驾驶普及活动。
挑战精神
HONDA向赛车运动展开挑战的历史是从宣布参加1954年英国马恩岛TT车赛时开始的。诞生仅6年的小小的摩托车厂家决定向世界挑战,这在当时是超乎寻常的。
自从参加TT车赛以来,HONDA相继参加了F2、F1等世界最高水平的汽车大赛。作为时刻保持挑战精神的制造厂家,HONDA在极限状况下不断磨练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
环境
HONDA衷心希望把美丽的地球环境留给下一代,为此,HONDA把保护地球环境作为最重要课题之一。
这些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HONDA的低公害发动机CVCC在世界上率先通过了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严格的美国尾气排放法规——“马斯基法”。其后,HONDA的低公害发动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95年,HONDA的汽油车在世界上率先达到了零污染,在那之后的ZLEV发动机技术的开发,显示了HONDA高度的技术力量。在低油耗技术方面,在CIVIC轿车上安装了“三级VTEC发动机”和无极变速装置“HONDA式无级变速装置”,高水平地同时实现了高功率和低油耗。
排气对策和制造装有低公害发动机的汽车是HONDA的工程师们“向极限发起的挑战”。
HONDA彻底追求汽油发动机的尾气净化。同时,还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地研究开发瞄准下一时代的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可以发挥各自特长的代用能源汽车,并将研究成果积存下来。这些“优先考虑地球环境、尾气清洁的汽车”就是“HONDA环保汽车”。
HONDA拥有的比利时工厂、滨松制造所、通用动力产品工厂、枥木制造所已获得了环境管理系方面的国际标准——“ISO14001”认证。

我来作答

关于作者

432

提问

182万+

阅读量

111

回答

3百+

被赞

2百+

被踩